禁毁书【 启祯宫词合刻 】二卷一函原装四册全 清嘉庆十五年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精刻本 载宫闱秘史及反清内容也不乏香词艳语 被收入《香艳丛书》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
¥15500.00 85
永乐古籍 2022-08-23
甫田集(中国古代书画家诗文集丛书 32开平装 全一册)
¥180.00 100
乐匋艺术书店 2025-07-07
中华之美丛书:宋词与宋画(汉法对照) 宋代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发达。词能表现宋代文学特殊成就的韵文形式,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或豪放,或婉约,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宋代绘画则达到了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题材广泛,艺术表现手法丰富。 《中华之美丛书:宋词与宋画(汉法对照)》精选80首宋词与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汉法对照,并配以与词作意境相呼应的宋代绘画,
¥175.00 85
文友旧书店 2023-11-11
中华之美丛书:元曲与元画(16开精装 全1册)
¥75.85 100
润言社科书店 2025-07-15
笔补造化:中唐至宋末诗歌叙事传统研究
¥70.00 95
富春书生的书店 2025-06-01
中国诗歌研究 第十六辑【目录】: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节译)▲五言诗句式探考-《文选》诗歌卷调查▲明末清初南京的“竟陵余响”▲沈祖棻《涉江词》对宋词名家的文学接受与提升▲元代诗刻考述▲明刻《唐宋丛书》本陆《疏》错讹考▲沈德潜佚文五则辑考▲宋南渡诗人吴芾行年考▲寇白门年谱▲新媒介话语下的诗歌写作▲田原旅外诗歌析论▲《尚书·尧典》“诗言志”原初内涵考▲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并序》的文体学意义▲
¥68.00 85
河岳旧书馆 2024-03-01
¥67.57 100
润言社科书店 2025-06-20
沧浪诗话 严羽著 古典精粹丛书 繁体竖排古籍影印版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古诗诗词书籍诗词赏析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论诗书大旨 中国书店
¥55.20 100
俊俊图书专营店 2022-12-12
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丛书《中国文学的起源》/文学起源的背景:语言的起源/中国古代诗体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文人的起源/文学主题的起源和演变/中国文学观念的起源……
¥50.00 70
书痴书迷藏书楼 2023-12-19
¥48.20 100
荆楚风韵, 荆沙文化旅游丛书
¥48.00 85
雨茜书店 2025-03-06
先秦八代诗赋鉴赏——欣托居鉴赏四书(16开平装 全1册)
¥44.00 90
润言社科书店 2025-08-11
情事消长:魏晋至初盛唐诗歌叙事传统研究(16开精装 全1册)
¥40.37 100
润言社科书店 2025-08-20
宋诗体派论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丛书 库存新书
¥40.00 95
十陵三味书屋 2019-05-24
印度研究丛书:印度民间文学(16开精装 全1册)
¥38.15 100
润言社科书店 2025-07-04
笔补造化:中唐至宋末诗歌叙事传统研究(16开平装 全1册)
¥36.65 100
润言社科书店 2025-08-30
作诗漫话 诗文雅韵入门小丛书 中国诗歌创作方法文学研究品评赏析古典文学诗词作品集 诗体/诗律/诗韵/诗法等学术性探究正版图书籍
¥31.00 100
昌昌图书专营店 2023-06-01
¥30.00 95
十陵三味书屋 2024-06-05
宋诗体派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丛书)
¥30.00 85
乐信晓店 2019-01-10
诗体释例 胡才甫 著;王永波 整理;叶嘉莹 丛书主编;陈斐 丛书执行主编 著 中国古诗词文学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 文化艺术出版社
¥25.28 100
煤老板就是不一样 2024-06-14
齐梁体诗选(中国诗体丛书)
¥12.00 85
经典古旧书店 2024-02-08
乐府:汉英对照(16开平装 全1册)
¥10.00 90
润言社科书店 2025-08-24
齐梁体诗选,中国诗体丛书,文章辨体·凡例
书林小屋 2024-10-28
中国诗体丛书 高岑体诗选
¥10.00 95
狗狗书屋 2019-07-21
中国诗体丛书建安体诗选
¥8.00 85
书友kw8834973的书店 2025-07-25
少陵体诗选(中国诗体丛书)
¥8.00 95
吾言书柜 2014-03-04
特价 高岑体诗选 中国诗体丛书
¥7.40 90
也闲书局 2025-07-07
王孟体诗选:中国诗体丛书(一版一印)
¥6.60 90
萧淮书店 2014-12-17
风雅体诗选——中国诗体丛书
¥6.00 95
海之源书店 2008-04-21
风雅体诗选_中国诗体丛书
¥3.50 90
瀚文书城 2022-06-05
四尺对开精品书法横幅
(1)
法隆药师兴福唐招提东西大寺佛
奈良的寺庙
十川信介筑摩书房复印论文格式
弱気の虫
筋骨
中国军警制敌术系列丛书
曲水婷
《历代儒法斗争文选评注史》